我和我的母亲(寄印传奇)
全本小说 01-09
关于评剧,陈瑶表示还能听,“没想象的那么糟”。关于剧团,陈瑶表示挺有意思,“主要还是平海话听着亲切”。关于牛秀琴,陈瑶说:“你这老姨有钱啊,那个包可是爱马仕的。”虽然明白这话什么意思,我还是问:“啥爱马仕?”陈瑶撇撇嘴,白了我一眼。我不甘心地问她咋知道。“锁头包啊,前年刚出的,这谁不知道。”我就不知道。对所谓的奢侈品,我一窍不通,也不想通。“得有个小两万,”陈瑶哼一声,“上次见她拎了个古驰,这回倒好,大升级了。”公交车上没几个人,晚风挺凶,以至于陈瑶的头发时不时地扑我一脸。
“我妈的包咋样?”也不知过了多久,我突然蹦出这么一句,连自己都吓了一跳。陈瑶显然愣了愣,然后就大笑起来。等笑够了,她卡住我胳膊:“很好啊,令堂大美女,哪用得着啥名包啊?”窗外车水马龙流动如火,我想说点什么,却只是叹了口气。“好哇,”陈瑶掐我一把,“是不是想给你妈买包了?美得你,先把老娘的礼物准备好再说吧!”是的,她是这么说的。
早起已九点多,跑操场上溜一圈儿,我便一头扎进了自习室。遗憾的是,直到陈瑶带早饭过来,我也没挤出俩字。事实上整个上午都好不到哪去,张五可脆甜的嗓音总是时不时地打脑海里飘荡而出,搞得人烦躁莫名。所幸一番狠拼硬磨,论文终究是搞定。下午三千米决赛自然毫无悬念。我甚至觉得,如果忽略掉场地和观众,有生以来我参加的所有比赛都没什么区别。无非是鸣枪起跑,惯性,冲破终点。还有几乎一成不变的大太阳——我,就是太阳下的一头驴,万般不幸的是老天爷连胡萝卜都懒得搞了。接下来还差个五千米和百米飞人,捎上西南角的铁饼和三级跳,也就轮到了校运会闭幕式。趁这功夫我到宿舍冲了个凉,临别陈瑶还叮嘱我“千万别睡过了头”,“落了奖牌可就亏大发了”。怎么会睡过头呢?走在鹅卵石甬道上时,我脚步匆匆。至于为什么匆匆,我也说不好,倒是东操场的欢呼声厚实得像张浸了水的老牛皮,在骄阳的滋润下越裹越紧。于是我又抖了抖身子,索性小跑起来。
到平阳大剧院时五点出头。也多亏我兜里揣了俩钢镚。期间我老觉得母亲会回个电话,然而并没有。站在葫芦前,我攥着手机犹豫半晌,终究没能按下那个油乎乎的拨号键。遗憾的是,没人引路你连后台大门都进不去,更别提找到歌剧厅道具间了。何况离演出开始还有两个半小时,谁知道剧团这会儿在不在呢?整个剧团下榻在附近的一家平价酒店,昨晚母亲倒是提到过,但确切什么地方我还真想不起来。跟看门大爷一番唇枪舌剑后,我只能毫无脾气地在门口台阶上坐了下来。老头却有些没完没了,逮杆旱烟袋把铁皮门敲得咚咚响:“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守规矩,没有演出证,哪怕天王老子我也不能让你进去啊!上午就有一个,拽得很嘛,又是谁谁谁的亲戚,又是认识哪个市领导,啊,我让他进去了吗?最后来了个熟人,结果嘞,还不是把人给领走了?想进去,没门儿!”他这普通话挺溜,年轻时多半是个知识分子,也难怪浑身上下散着股酸臭,连扑鼻的烟草味都掩不住。这么一想,我也就原谅了他。于是在老头的长吁短叹和砸吧声中,我度过了一段难捱的时光。每当有人进出,我都会满怀希望地抬起头,再大失所望地垂下去。老头不忘煽风点火:“走吧,有熟人也不行!”多亏他老吉言,话音未落,我便看到了小郑。一如既往,他穿着双方头布鞋,腰间的钥匙链叮当作响。不等我站起来,他便瞪大了眼:“咦,林林来了啊,这演出可还得俩钟头哩!够积极!”有生以来,第一次,我发觉张岭话竟如此悦耳。
郑向东把后台摸得很熟,说句不好听的,就跟走在自己家一样。他还在为上午的演出兴奋,并迫切地希望把这份兴奋传导给我。“这样的舞台才叫舞台嘛!”他说。“上午的效果太好了,反响也不错!”他又说。“你啊,没来,太可惜!”和着钥匙链的叮当声,他手舞足蹈。我闷声不响地跟在后面,费了好大劲才勉强附和了两句。是的,在如此严肃而活泼的氛围中,你总得表示点什么。与多功能厅相比,歌剧厅的后台确实要气派得多,光休息室就有四五个。然而,空空荡荡,除了我和小郑再无他人。几乎脱口而出,我问:“我妈呢?”或许周遭太过空旷,我的声音竟有点发抖,听起来简直像是在质问。“你妈啊,”小郑从道具箱里抬起头来,瘦削的白脸在灯光下更显苍白,“晌午说是跟几个领导吃饭,这会儿在哪儿我可说不好。”
在线下载列表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